掃描二維碼 看更多內(nèi)容
編者按:怎樣把愛國這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融進學子血脈、烙進心靈深處?
我們近期征集的一組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部門案例、教師課例和大學生愛國主義主題微視頻作品,給了我們靈感,于是便有了“我和我的祖國”這個融媒體欄目。其中,“走山河”,展現(xiàn)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設計思路、學生的活動感受和成長;“微課堂”,展現(xiàn)高校愛國主義教育課堂理念和教學思路、專家點評、學生聽課體驗和收獲;“赤子心”,展現(xiàn)大學生愛國主義主題微視頻攝制思路、參與者心路歷程、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觀察。這些愛國主義敘事告訴我們,愛國的種子是怎樣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的。希望你我都能從中升華精神境界、厚植愛國情懷。中國教育報客戶端同時開設專題,展示更多內(nèi)容。愿得您關注和指導。
█ 走山河
到長征“現(xiàn)場”磨礪成長
劉萍
當前我國高校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需要克服一些挑戰(zhàn),彌補一些不足。數(shù)據(jù)顯示,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知不斷提升,情感認同和實際行動方面尚要加強,以避免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出現(xiàn)“知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
南方科技大學樹禮書院設計了以“知行悟展”為核心的思政實踐課程體系。通過層層遞進的教育模式,該課程從理論學習到實踐體驗,再到創(chuàng)造性展示,逐步引導學生從知識認知走向價值認同,并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實現(xiàn)知行合一。
“重走長征路”思政實踐課程由“知”——長征精神講座、“行”——長征路線徒步、“悟”——課程成果展演、“展”——長征精神“紅·館建設”等四個模塊組成,以理論指導實踐為教學線索,通過主題講座、現(xiàn)場教學、徒步體驗、情境教學、講演劇等形式,全方位、立體性地呈現(xiàn)長征精神。該課程模式實現(xiàn)了思政課從課堂型、傳統(tǒng)型、單一型的“會場”講座向互動型、實踐型、開放型的“現(xiàn)場”轉(zhuǎn)變,讓學生喜聞樂見,同時讓更多教師走上講臺,跨學科開設長征相關主題課程,加強師生間互動,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變化,同時提升思政教學的實效性和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思想政治素質(zhì)和道德情操的提升。
?。ㄗ髡呦的戏娇萍即髮W樹禮書院黨總支書記兼行政副院長,案例《“知行悟展”探索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全新實踐范式》主創(chuàng)者)
█ 微課堂
借歷史光影引心靈共振
楊莉
“老師,無邊的黑夜里,是什么讓隱蔽戰(zhàn)線的戰(zhàn)士們永不絕望?”學生問。“是根,深扎在信仰的土壤里?!蔽一卮?。
真正的思政課,絕非知識的單向澆灌,其價值更在于托舉年輕靈魂、筑就信仰根基。當“行走的光影思政課”這顆希望的種子在心田悄然萌芽,我渴望借一縷歷史的光影、一座精神的豐碑、一方革命的熱土,引動年輕心靈的深層共振。于是微課《守住心中的密碼》在紅巖精神的照耀下應運而生。
為了破解信仰密碼,我精心編織信念之網(wǎng)。思政主課堂剖析理想信念,講好隱蔽戰(zhàn)線英雄“電臺永不消逝”的誓言;線上云課堂展示泛黃的密電文稿和斑駁的歷史影像,讓忠誠的重量穿透時空;社會大課堂安排在紅巖革命紀念館,讓學生在真實觸碰那臺冰冷沉默的舊式發(fā)報機時,感受理想信念的光輝。
如何讓信仰銘刻于心?學生扮演的當代青年“余聲”,與歷史時空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地下黨員“麗萍”展開超越生死的對話。課后,那被點燃的熱血,奔涌為地質(zhì)學子勘探地層深處的“能源密碼”、法學青年在社區(qū)街巷書寫的“法治密碼”,并由此升華為時代的擔當,信仰由此落地生根。馬克思曾說:“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弊鳛樗颊n教師,我將繼續(xù)在“行走的光影思政課”這條路上深耕,讓每一次光影的叩問和思想的碰撞,都成為青春生命探尋光明的“密碼”。
?。ㄗ髡呦滴髂鲜痛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課例《守住心中的密碼》授課人)
█ 赤子心
體驗前所未有的沉重感
郝泰
回望拍攝《光》的日日夜夜,它早已超越了作業(yè)的任務,成為我大學生活中一段深刻的精神洗禮和成長印記。
《光》的故事,聚焦一位曾經(jīng)的“擺爛”貧困戶“郝泰”,如何在國家扶貧政策和返鄉(xiāng)青年幫扶下,重拾尊嚴、點燃希望、獲得新生的歷程。最初接到飾演“郝泰”的任務時,我更多是抱著完成作品和挑戰(zhàn)演技的心態(tài)參與的。隨著劇本的拍攝,一種前所未有的沉重感開始包裹我。試圖模仿“郝泰”那被生活磨平了所有棱角的麻木眼神和佝僂姿態(tài)時,我仿佛觸摸到了貧困背后更深層的東西——一種失去信心和希望的無力感。那一刻,我才真正體會到,“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等宏大敘事背后,是千千萬萬個“郝泰”真實而具體的困境,是需要被照亮并改變的每一個角落。
扮演“郝泰”讓我深刻理解,愛國,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是黨和國家為改善民生付出的巨大努力,是扶貧工作者在崗位上的默默奉獻,更是每一個像“郝泰”這樣被喚醒的個體,用勤勞雙手建設家鄉(xiāng)、追求美好生活的具體行動。這份在光影中完成的深刻體悟,如同影片中那束改變“郝泰”命運的“光”,也徹底照亮了我的內(nèi)心。它激勵我,作為新時代青年,無論未來身處何方,都要心懷家國,腳踏實地,努力成長為可以溫暖他人、奉獻社會的一束“光”,肩負起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ㄗ髡呦岛惪萍悸殬I(yè)學院2022級會計信息管理1班學生,微視頻《光》主創(chuàng)者)
王宇琦
南方科技大學樹禮書院學生
3天的旅程,8萬步近60公里的征程,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丈量著紅軍先輩的奇跡之旅,使我們的精神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洗禮。我品嘗到了徒步的艱苦,感受到了隊伍的團結,增進了戰(zhàn)友的情誼,還收獲了身體與思想上的極大充實。
巴云鵬
南方科技大學樹禮書院學生
路幾乎都是鄉(xiāng)村公路,一路上走過的村莊,總不缺圍觀甚至與我們前來擊掌的孩童。黃金般的老區(qū)土地和各種未曾預料的路途都在那里靜靜地等待著我們,令我們大吃一驚,也使自己因為用心體味這一切而感到快樂。
崔發(fā)展
西南石油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此課例的突破性在于實現(xiàn)“三重轉(zhuǎn)化”。一是歷史情感轉(zhuǎn)化,依托秘密電臺工作者等鮮活素材,厚植愛黨愛國情懷;二是認知行為轉(zhuǎn)化,通過“課前探究—課中演繹—課后實踐”,推動學生從被動聽講轉(zhuǎn)向主動破譯“歷史密碼”;三是資源效能轉(zhuǎn)化,整合社會資源,構建“館校雙師協(xié)同”機制,使思政教育從理論灌輸升維為知行合一的成長淬煉。
楊川榆
西南石油大學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
當老師的手指向那塵封的電臺,我能聽到英雄先輩們在燭火間映出的鏗鏘誓言。他們以身為炬,于至暗處點亮心燈;以命為盾,在無聲處守護山河。我心中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會在奮斗路上找到自己的皓月星辰,守住自己心中的密碼,堅定信念,初心不忘。
武向梅 肖娜 張路路
邯鄲科技職業(yè)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8月的鄉(xiāng)村像個巨大的蒸籠,學生卻在熱浪里熬出了韌勁兒。令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學生給母親打電話決定留在鄉(xiāng)村工作的鏡頭。學生說:“媽,這里更需要我!”這不是演出來的情緒,而是兩個月扎根田間地頭沉淀的真心。有學生說,當時劇組安靜得能聽見蟲鳴,因為每個人都在這句話里,堅定了自己對“青春該在哪里扎根”的答案。這件作品見證了學生的自我照亮。
王培昊
邯鄲科技職業(yè)學院
2022級材料工程技術2班學生
這段經(jīng)歷,讓我找到了自己在鄉(xiāng)村振興征程中的使命坐標:讓更多村民挺直腰桿,自信地擁抱生活;讓更多村莊融入時代的強勁脈搏,煥發(fā)出勃勃生機。鄉(xiāng)村的豐饒,既體現(xiàn)在肥沃泥土中孕育的莊稼,更在于那些被喚醒的靈魂所綻放出的光芒。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15日 第0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