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給我們提出的不僅是一個現實任務,更是一項長期政治使命。落實“雙減”,首要的是提升學校育人水平,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重視教育,實現教育優(yōu)先優(yōu)質發(fā)展。
近日,“雙減”文件引發(fā)各方關注。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紛紛出臺落實舉措。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河北、貴州、吉林、廣東、遼寧等省省委書記親自召開會議緊急部署“雙減”落實工作。
媒體關注點集中在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上。實際上,落實“雙減”,首要的是提升學校育人水平。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明確指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雙減”文件多處提出,要“發(fā)揮學校主體作用”“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也就是說,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關鍵是做優(yōu)做強我們的學校教育。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的關鍵在于各級黨委政府切實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重視教育。
黨的領導人歷來重視加強黨對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早在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和七個省市教育廳、局長的談話中就明確指出:“省、市、縣三級第一書記要管教育——不管教育的現象是不能容許的?!?985年,鄧小平同志強調“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zhàn)略眼光的一著。”并犀利地指出:“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
進入新時代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重要論斷,并專門對黨委政府抓教育提出要求:“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把教育改革發(fā)展納入議事日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熟悉教育、關心教育、研究教育。”
近年來,一些省(區(qū)、市、縣)的主政者敏銳地意識到了教育應該成為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主要著力的領域,是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引擎和戰(zhàn)略支撐。他們不是等到教育成為民生熱點才被動應局,而是富有遠見地進行謀劃和推進落實;他們不是短視地把蓋樓修路當作政績追求,而是把教育擺到德政工程的位置上,滿足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為他們提供接受公平優(yōu)質教育的機會。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湖南瀘溪確立“教育立縣”的發(fā)展理念,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江蘇泰州市委市政府把“新春第一會”開給教育,并邀請教師坐到C位,歸根結底,踐行的是“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執(zhí)政理念,實行的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戰(zhàn)略謀劃。
切實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重視教育,必須樹立高度的政治自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增強中華民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并提出“四個服務”的要求,這是對“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深刻解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吹響了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號角。強國必先強教,要充分認識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充分認識教育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方面的獨特使命,充分認識教育在提高國家競爭力、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公平、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把教育優(yōu)先優(yōu)質發(fā)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完成。
切實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重視教育,必須凝聚強大的政治智慧。校外培訓熱、高價學區(qū)房、教育焦慮、教育內卷等現象,充分反映了當前教育問題的復雜性,教育與經濟、社會等領域問題交織在一起。解決教育問題,必須要用系統(tǒng)性原則,統(tǒng)籌施策,綜合治理,凝聚各方智慧力量。當前家長教育焦慮居高不下,在中高考競爭體系之下,如何緩解這一焦慮,克服教育內卷?一方面要堅決斬斷利用升學競爭、炒作教育焦慮、制造劇場效應、獲取經濟利益的鏈條,消除教育內耗,使孩子的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回到健康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實現應教盡教、學足學好,滿足家長多樣化教育需求;還要在全社會樹立起科學的人才觀、發(fā)展觀、教育觀。這些問題,都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切實發(fā)揮強有力的領導作用,運用政治智慧,破解現實難題,維護好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切實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度重視教育,必須付諸有力的政治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適應教育綜合改革需要,教育治理的制度體系也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充分用好“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這一機制,把它變成一個日常制度、有效制度、有力制度,統(tǒng)籌各方面資源力量。要強化教育督導制度執(zhí)行力,切實增強對中央重大教育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督導工作。要以“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為指南,以制度為保障,把最好的資源、最強的改革、最暖的關懷給到教育,在土地、基礎設施、編制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教育,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yè)地位,盡快建立起優(yōu)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等高質量教育體系,為根本解決“雙減”等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職教化者在師儒,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雙減”給我們提出的不僅僅是一個現實任務,更是一項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長期政治使命。高質量發(fā)展的立足點在此,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在此。希望教育優(yōu)先優(yōu)質發(fā)展不僅僅是少數地區(qū)的“一把手”工程,更是一種普遍的制度化常態(tài)。(人民教育-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余慧娟 )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