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小學生近視問題已成為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的難點、焦點、痛點。通過對S省學生視力健康追蹤檢測及深度訪談,挖掘出中小學生近視成因的“根”是用眼負荷過重,近視防控的“策”是用眼負荷管理,并據此提出了近視防控的具體對策?!坝醚圬摵晒芾怼钡暮诵牟皇菧p少負荷,而是調節(jié)負荷。
[關鍵詞] 近視;中小學生;用眼負荷;用眼負荷管理
[作者簡介] 劉映海,山西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西太原030006)
近年來,中小學生視力健康問題成為一個社會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作出重要指示:“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fā)、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這是一個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問題,必須高度重視,不能任其發(fā)展?!睘榇?,國家多次出臺保障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的相關文件。但我們要明白,近視防控從不重視到重視,前期的防控效果肯定是明顯的,隨著防控的深入與持續(xù),近視防控的難度將會持續(xù)加大。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3月31日召開的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第三次會議上指出,解決近視防控工作面臨著難點、堵點、盲點、痛點,所以要有攻堅克難的決心、務實真抓的作風、切實管用的實招、能看得見的成效。
除了遺傳因素,久坐、缺乏運動、缺少睡眠、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等被認為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但處于同一環(huán)境中的學生有著相同相似的用眼環(huán)境,而視力變化卻迥異,干預效果也不盡相同,這個困惑影響著近視的防控策略,也預示近視防控的前景并非坦途,當務之急是找到近視成因的“根”,這才是近視防控和改善的前提。
一、近視發(fā)展的追蹤結果
圖1:各學段三次近視檢出率變化趨勢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極大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影響了學生的視力健康。為探究學生的行為對其視力健康的影響,本研究分別在疫情前(2019年11月)、居家學習后(2020年6月)、復學半年后(2020年11月)對S省三市600名小學生和480名中學生進行了視力健康的追蹤檢測和問卷調查。三地市選取樣本量相同,男、女生各半。
(一)近視檢出率持續(xù)增長
近一年來,學生的三次近視檢出率分別為51.02%、61.57%、63.89%,近視檢出率持續(xù)增長如圖1。
(二)近視變化的特征分析
由于檢測樣本完全同質,因此本研究以疫情前檢測的數據為基準,分析居家學習后和復學半年后學生的視力變化狀況。數據顯示:視力變化的學生主要有三種類型:近視持續(xù)加重型(檢出244人)、近視居家加重型(檢出219人)和近視復學加重型(檢出97人)。始終未近視型(檢出390人)和近視度數未加重型(檢出130人)則歸為視力無變化。
二、近視成因的深度解析
分析五類學生在近一年時間的睡眠時長、久坐時長、運動時長、使用電子設備時長和用眼習慣(做眼保健操次數、課間是否遠眺、是否躺著看書或視頻、是否在熄燈后繼續(xù)看手機或平板),能較準確地得出學生用眼行為與近視的關系。
表1:三次調研五類學生每日睡眠、久坐、運動和使用電子設備平均時長(單位:小時)
表2:三次調研五類學生的用眼習慣情況
(一)用眼行為與近視的關系
五類學生的三次睡眠時長調研顯示無明顯差異(表1),久坐時長調研顯示有一定差異(表1),運動時長調研顯示有明顯差異(表1),使用電子設備時長調研顯示有較大差異(表1),用眼習慣調研顯示有差別(表2),做眼保健操次數較多、有遠眺習慣并且無躺著或熄燈后用眼習慣的學生主要集中在始終未近視和近視未加重學生中。
(二)“用眼負荷”過重是導致近視的核心原因
綜述學生用眼行為可知,造成近視的原因是多因一果(睡眠時長因研究視角未能得出相關結論,只得出睡眠時長對不同類型學生視力健康的影響是基本一致的)。為找到影響學生視力健康的原因,本研究從始終未近視和近視未加重學生(A類)中隨機抽樣30名學生,從近視持續(xù)加重和近視居家加重學生(B類)中隨機抽樣30名學生,進行家訪或電話采訪。從A類學生家長的訪談筆錄提煉關鍵詞可知,半小時(頻數為98)、久坐(頻數為65)、學習(頻數為58)、運動(頻數為55);從B類學生家長的訪談筆錄提煉關鍵詞可知,久坐(頻數為75)、學習(頻數為68)、打游戲(頻數為44)、補課(頻數為43)。訪談可知,相比學習,兩類家長對孩子視力健康的關注度都不太高,雖然A類學生家長較B類學生家長更多地提示孩子進行視力防護,但具體到如何防護同樣缺乏科學知識,而且兩類家長均認為孩子存在久坐行為,表示“學習第一”背景下久坐是必然的,但A類家長頻繁提到“半小時”。
比較五類學生在不同時間段的用眼行為可知,其用眼行為差異較小,但“用眼負荷”差異較大?!坝醚圬摵伞钡母拍顏碓从谶\動負荷,指人體眼睛在工作中承受的生理負荷,決定因素為個體用眼的強度和用眼的持續(xù)時間,即“用眼量”和“用眼強度”。“用眼量”是體現時間特征的,臨床表現為用眼時長,如本研究中的久坐時長、使用電子設備時長等;“用眼強度”是體現刺激量度特征的,臨床表現為高強度持續(xù)用眼,如躺著看書或視頻、熄燈后繼續(xù)看手機或平板等。
從本研究訪談的個案發(fā)現,五類學生均有久坐、使用電子設備、躺著看書或視頻、熄燈后繼續(xù)看手機或平板行為且程度相似,其“用眼負荷”明顯超量。體現數量特征的“用眼量”臨床表現為用眼時間過長,體現刺激量度特征的“用眼強度”臨床表現為強刺激,如使用電子設備、始終使用同一距離看書、在同一環(huán)境(教室)下學習等。大量高強度的用眼行為,導致睫狀肌一直處于收縮狀態(tài),得不到擴張調節(jié),進而發(fā)生痙攣和調節(jié)功能紊亂,發(fā)生近視并程度持續(xù)加深。學生的久坐時間過長、使用電子設備時間過長、運動時間過短和不良用眼習慣都在臨床表現為“用眼負荷”過重,“用眼負荷”過重是導致近視發(fā)生的核心原因(遺傳因素不在本研究考慮之中)。
三、“用眼負荷管理”是近視防控的有效對策
很多研究都認為“過度用眼”與近視相關,并提出減少或調節(jié)用眼的干預策略,臨床也被證明有效。但這里存在學習與護眼的平衡問題。學習時間長的學生可能成績就相對好,而近視程度也相對嚴重;學習時間少的學生成績相對差,而近視程度相對輕。當前教育環(huán)境下,家長和學生大多明知視力健康非常重要但依然選擇忽略或輕視。B類學生家長反復提到“學習第一”“學習改變命運”的觀點。
這種情況在體育學界也長期存在。為此,體育學界提出“運動負荷管理”概念,隨時監(jiān)控運動員的疲勞程度,確?!斑\動負荷”合理,確保運動員健康競賽。此理論可借鑒到近視防控中,通過“用眼負荷管理”來實現調控“用眼量”和“用眼強度”,進而在不近視或減緩近視前提下保障學習。參與調研學生在居家學習期間,久坐時長、使用電子設備時長和不良用眼習慣均多于其他階段,而運動時長又少于其他階段,因此近視檢出率大幅度提高和近視程度加重是必然結果。
其中,始終未近視和近視未加重學生的近視防控值得關注和學習。A類家長提到的關鍵詞“半小時”就是典型的粗放型“用眼負荷管理”,但臨床效果非常顯著。因此,在近視防控中,要遵循科學的“用眼負荷管理”,使學生的“用眼強度”和“用眼量”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最大程度保護學生視力健康。
“用眼負荷管理”的核心不是減少負荷,而是調節(jié)負荷。學生在用眼中,睫狀肌承受了一定的“用眼負荷”,會產生相應的收縮緊張,并逐漸產生疲勞,適時安排必要的恢復性訓練(如眼保健操、遠眺、運動)或休息(如掩目閉目),可以消除睫狀肌疲勞,視力健康得到保障。當然,不同的“用眼量”和“用眼強度”對視力健康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在臨床中,“用眼負荷管理”不是簡單地減少用眼時長或改變用眼習慣,而是根據“用眼負荷”進行客觀調整,從而達到在不影響(少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實現近視防控。
四、近視改善的路徑探析
陳寶生部長提出要有切實管用的實招是近視防控工作實施的落腳點。從本研究的調研數據和訪談筆錄看,“用眼負荷管理”就是解決近視防控的理論依據,也是防控的落腳點。從“用眼負荷管理”的視角,近視防控工作的具體實招應遵循以下幾點。
(一)“半小時調整”策略
教育部3月30日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小學生不早于8∶20上課、不晚于21∶20就寢和“作業(yè)中斷”機制等在客觀上實現了“用眼負荷管理”,就是近視防控的實招之一。但如果在集中用眼的時間段內實施“用眼負荷管理”,則更有針對性、實效性。A類家長提出的“半小時”在臨床上是有較顯著效果的,可以作為前期“用眼負荷管理”的一個基線,家庭和學校均圍繞“半小時”展開近視防控。具體實招主要有:
1.增加課間時長?,F階段學校普遍的課間休息時長為10分鐘,只夠學生排隊上廁所時間,很多學生因此選擇在教室休息,“用眼環(huán)境”并未得到改善,“用眼負荷”依舊。教育部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提出了“每節(jié)課間必須讓學生出教室活動、遠眺”的要求,其中適當增加課間時長是其實施的基本前提。
2.增加課內調整。現階段學校普遍的上課時長為40-45分鐘。課堂上,學生“用眼負荷”很大,尤其是由于使用電子屏幕的PPT教學而沒有了板書時間的調節(jié),學生更加專注于屏幕信息,導致“用眼負荷”繼續(xù)增大,睫狀肌迅速疲勞,因此課內必須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睫狀肌的調整與休息。每節(jié)課中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閉目思考的方式,使學生雙手掩目閉目休整1-2分鐘(做眼保健操時長較長且不宜次數過多),既不影響教學又簡單方便實用。
3.培養(yǎng)半小時遠眺習慣。本研究表明,具有遠眺習慣的學生近視程度更低(課內影響教學不適合使用)。課余學習中,學生用眼距離更近,“用眼負荷”更大,且缺乏監(jiān)督。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半小時遠眺的習慣,從習慣中防控近視。
(二)“多運動”策略
運動之于健康的價值不需贅言。在近視防控中,運動對視力健康的影響具有雙重效應,一是運動本身對視力健康具有調節(jié)作用,二是運動對久坐、使用電子設備具有反向影響,可以有效改善近視。幾乎所有近視防控文件中均將增加體育運動作為切實可行的實招,本研究也證實了有運動習慣的學生近視程度更低,因此運動是近視防控的有效手段。具體實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1.組織好大課間體育活動。學校要保證學生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豐富體育活動內容。把大課間作為學生體育活動重要的第二課堂,可以圍繞學生的體育興趣引進校外資源形成俱樂部教學模式,將大課間體育活動豐富化、興趣化和規(guī)范化,使學生擺脫對久坐、電子設備的依賴,并在運動中主動促進視力健康。
2.開足、上好體育與健康課。學校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中對體育課的要求。通過體育課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改善體質健康,同時也惠及視力健康。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形式多樣、方法多元的特點,利用健康課、墻報、班級主題活動等形式開展視力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視力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近視防控的要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防控的意識和行為。
3.科學合理布置體育作業(yè)。將學生體育作業(yè)完成情況與學生全面發(fā)展綜合評價結合,使體育運動情況成為評價學生重要依據。從本研究來看,近視與非近視學生課余時間體育運動差異性更大,學生居家期間體育運動更需要關注和重視。
(三)“家校聯動預警”策略
學校是促進學生視力健康的常量,家庭是促進學生視力健康的變量。在保障學生視力健康實踐中,家庭和學校均不可缺位,在實踐中應圍繞“家校聯動”展開近視防控。具體實招主要有:
1.設立視力監(jiān)測點。在教室適當位置懸掛視力表,學生平時進行視力自測,及時了解自身視力情況變化,糾正調節(jié)自身用眼行為習慣。教師每半個月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測,使視力監(jiān)測常態(tài)化。通過自測和他測,增強對視力健康的關注和重視。
2.建立學生健康(視力)預警機制。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全面掌握學生視力、體質、心理健康的變化,發(fā)現健康風險及時預警和干預。通過視力監(jiān)測點的檢測和用眼行為觀察,一旦發(fā)現學生在一段時間內視力下降或有不良用眼行為,立即反饋至學生、學校和家長,采取相應措施,及時糾正。
3.成立家校聯動的健康(視力)促進小組。以班級為單位,班主任、健康教師與家長成立學生健康(視力)防控小組,健康教師定期為家長科普健康(視力)防控知識,反饋學生健康(視力)動態(tài)變化。健康教師為家長提供科學有效的健眼運動和用眼習慣指導,家長反饋孩子用眼習慣和問題,雙方共同制定視力健康促進的具體方案,共同督促執(zhí)行。通過防控小組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進學生健康。
五、結語
提出“用眼負荷”是希望解釋近視成因,“用眼負荷管理”的提出是為近視防控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防控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的半小時調整、多運動和家校聯動預警策略就是具體實招。當然,真正有效做到“用眼負荷管理”,需要在遵循普適化和個體化的前提下進行。視力健康未來可期,近視防控任重道遠。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小學生視力不良形成原因及防治策略”(課題批準號CLA200278)階段性成果
作者:劉映海
《人民教育》雜志2021年第9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