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觀看: 《教學機智的生成》 主講人:王九紅
無論課前預設如何充分,課堂上總會出現(xiàn)意外的新情況,讓教師無法從所學理論與過往經(jīng)驗中找到應對之法。此時,需要教師靈機一動,想出一個恰當?shù)男罗k法,這就是教學機智行為,是教師內在教育智慧的外在顯現(xiàn)。教學機智行為要應對的是具體情境中的生成性事件,留給教師思考的時間很短暫,似乎如同羚羊掛角,無跡可尋。但只要我們了解其主要表現(xiàn)與生成機理,再經(jīng)過長期修煉,也可以將“妙手偶得”變?yōu)椤靶攀帜閬怼薄?
從外在表現(xiàn)來看,教學機智行為往往有以下特征:
一是接得住學生的話。為什么教師很難從容地接好學生的回話?因為學生的回答就像新手隊員傳出來的籃球,在角度、力量和時機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好的接話要做到“三提”,即提取話中之意、提煉答話中的資源、提高學生話中之意的層次。這需要教師時刻保持警覺,做到既耐心傾聽又及時行動。
二是能化解突發(fā)難題。恰當化解的方法千差萬別,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例如,當學生情緒激昂、行為激烈時,教師要善于減力,以柔克剛。化解難題的境界有“救失”和“長善”兩種。“救失”是指教師對課堂突發(fā)事件進行止損處理,“長善”是教師在止損的同時還能借題發(fā)揮,取得超預設的好效果。
三是善啟發(fā)學生思考。首先是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積極性,激發(fā)其內在求知欲。其次是把握幫助的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再次是要找準支點,搭好梯子。需要強調的是,梯子不要一次到位,要由遠及近地搭,既讓較優(yōu)秀的學生去“跳一跳摘桃子”,也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思考機會。
總之,“接”“化”“發(fā)”三個動作各有其要領,協(xié)同連貫成為整體,其前提是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教學活動中帶有發(fā)展苗頭的微小事件。
那么,教師如何生成教學機智呢?教學機智具有復雜性、情境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就像“跳蕩在教學情境中的燧火”,但它是有生發(fā)機理的。
馮契先生的“轉識成智”理論認為,人的認識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無知到有知,這是一個知識量的積累過程。第二階段是從知識到智慧,這是一個“頓悟”的過程。據(jù)此,我們建構了一個具有三層結構的教學機智生成模型:底層是教師的知識系統(tǒng)(包括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中層是情感系統(tǒng)和信念系統(tǒng),上層是教學機智。當教師就某一復雜事件的認知、情感和意志達到理性自明、意志自主和情感自得狀態(tài)時,就能頓悟出教學機智。
一是理性自明。教師擁有的豐富知識可概括為學科知識、學生知識和教學知識三大類。三大類知識相互疊加,交集即學科教學知識,它揭示了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核心所在,這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重要的衡量標志,也是教學機智行為產(chǎn)生的基礎條件。具體而言,當教師教學中突遇某一事件時,他看透了事情的真相,洞悉了問題的本質,此時就達到了“自明”狀態(tài)。
二是意志自主和情感自得。教師要能“意志自主”,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既不會被外界的力量所控制,也不會受自己不良的教育觀念所束縛。教師的“意志自主”不是任意妄為,機智行為不僅要“恰當”,還要“正當”。同時,教學機智是一種伴隨著愉悅情感的行為,教師要想生發(fā)出機智的行為,就要“情感自得”,心愛學生、好為人師、樂于育人。試想,一位愁眉苦臉的教師難以心平氣和,也不可能讓學生心情舒暢、如沐春風。
三是頓悟。在“意志自主”的條件下,教師處于“理性自明”狀態(tài)產(chǎn)生的諸多想法經(jīng)由“情感自得”的篩選調控化為具體行為,這就是“頓悟”的過程,是認知、情感、信念和意志諸多因素就某一具體事件在瞬間達成的統(tǒng)一行動,其背后是教師不斷“漸悟”從而實現(xiàn)質變的結果。
?。ㄗ髡呦到K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級教師、小學數(shù)學特級教師)
《中國教育報》2025年05月22日 第0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bet39696.cc All Rights Reserved.